樓承板發展史之第一代非組合壓型鋼板樓承板: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的歷史,樓承板自然也有。樓承板是隨著建筑業的發展而發展的,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的產品。下面我們來看樓承板發展史之第一代樓承板——非組合壓型鋼板樓承板。這第一代產品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:20世紀末期,隨著鋼結構建筑的不斷發展,傳統現澆板的施工速度明顯跟不上鋼柱和鋼梁的施工速度。影響整個結構的工程進度。同時由于現澆板的施工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腳手架,這和鋼結構的現場施工管理的要求產生巨大的偏差,從而使整個施工環節產生不匹配的現象。在此基礎上,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無需支模、拆模,能提供施工平臺的壓型鋼板開口板獲得了迅猛發展,其作用為樓承板的永久性模板,此即為第一代樓承板。下面從三個方面簡述一下第一代樓承板的情況:
材料、板型(1) 材料:鍍鋅冷軋鋼板,雙面鍍鋅量不低于275g/m2,厚度不低于0.5mm,屈服強度不低于300Pa。(2) 板型:開口型、閉口型、縮口型國內生產的非組合樓承板多數是開口板,一般肋高76mm,展開寬度各異,鋼板利用率低,部分廠家可生產閉口板與縮口板,但僅做模板使用,屬非組合壓型鋼板。
(3) 最小樓承板厚度:壓型鋼板板肋以上部分混凝土厚度須保證80mm以上。
2. 受力特點及計算
(1) 受力:僅作為施工階段模板使用,屬于永久性模板,只驗算施工階段受力,在使用階段不參與結構受力。可不考慮防火措施,但樓承板整體厚度須滿足規范要求(防火要求),即壓型鋼板板肋上部混凝土厚度須達到80mm。
(2) 計算:非組合樓承板可用PKPM軟件計算,但是里面只有開口板板型,對于樓承板可單獨拿出來計算,對于一些大型壓型鋼板廠家都有技術標準可供選用。
3. 優缺點
(1) 優點:國內應用較早,有國家規范,施工經驗豐富,生產制作快速。
(2) 缺點:a. 板肋較高,樓承板結構層厚度大,使建筑物凈高減小,直接導致建筑整體成本增加。b.樓承板下表面呈波浪形,板底不平整、不美觀,樓承板雙向剛度不一致,抗震性能差,對于酒店、住宅等項目必須做吊頂。c. 鋼筋綁扎繁瑣,鋼筋間距不易保證,下部受力鋼筋需要現場手工焊接短鋼筋,效率緩慢,保護層厚度不易控制。d. 單向板設計,只能通過增加整體鋼板厚度才能滿足較大跨度樓承板施工階段受力,造成材料浪費;雙向板施工不便,必須犧牲肋高以下混凝土及板厚。e. 管線敷設施工時,垂直與板肋敷設須放置在板肋上部,對于板厚較小的樓承板會影響到上部鋼筋施工空間。f. 雖然單板的價格低廉,但是由于其施工繁瑣,所需人工量大,綜合造價反而偏高,經濟效率低。g. 目前已經出現二代、三代樓承板產品,市場縮小,主要應用在廠房等項目中,屬于即將淘汰類產品。
全國服務熱線